據浙江龍港政務網消息,7月11日,龍港信訪局一名工作人員用單位短信平臺罵上訪者。7月12日晚,浙江溫州蒼南縣龍港鎮發布調查報告稱,罵人者已經道歉,紀委也已經介入調查。(7月14日新華網)
再細看這輿情,龍港鎮信訪人吳某無法理解辦事程序,而對信訪局工作人員易某言詞不友善,然后易某承受不了就把對方辱罵的言詞編輯成短信在平臺上發送給對方,以牙還牙。只能說,好強的“報復心”。
在工作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常有之,并不是說做群眾工作是這樣,其他的工作也亦是如此,人生哪有那么多一帆風順。但是,平常的工作經驗可以得知,處理事情的態度不同得到的結果會截然不同,很多不順心的事就會峰回路轉。
群眾為什么會上訪,大多是因為觸及到自身利益,為了維護利益而尋求幫助。干部作為為人民服務的公仆就有責任幫助群眾解決難題難事,所以,群眾一有事,首先能想到的也是干部。對于群眾這份信任,作為干部不能辜負。但是,可能在工作中面對群眾的訴求不一定每一個都是合理的,當在解釋時對于不被群眾理解,應該采取的是耐心的解釋,而不是采取無奈的方式去化解,反而會更加混亂。
干部對于不被理解,心情可能是痛苦的。所以,干部在不理智前,首先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按照程序辦事,有沒有徇私枉法,有沒有故意為難群眾;然后,考慮自己有沒有真正的站在群眾的角度思考問題,有沒有把他們的利益放在首位,有沒有解釋清楚政策;最后思考自己辦事的態度,有沒有對群眾大吼大叫。
筆者認為,作為黨員干部,而且作為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更要以民為先,一心為民。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直接面對的群眾,與群眾接觸,不僅代表了自己的形象,更代表了黨和國家的形象,任何事情沒有解決不了的,面對不被理解,應該理智,想想自身問題,采取良好的態度去化解,野蠻的態度一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作者:簡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