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位體驗服務”“開門建言納諫”“回放典型案件”……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四川德陽市中江縣堅持“開門辦活動”,創新查擺問題、糾正“四風”的好辦法、新路徑,“對癥下藥”建立作風整改的長效機制,讓群眾在活動中深深感受到基層干部作風的悄然轉變。(中國共產黨員新聞網5月22日訊)
開門搞活動、開門聽意見,正是踐行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為總要求的黨的群眾路線的具體表現,也是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是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要求的重要內容。治治病,就是要堅持懲前毖后、治病救人,區別情況、對癥下藥,讓黨員干部的作風更過硬,組織肌體更健康,就能更加有效地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
當前,教育實踐活動正處在關鍵階段,我們必須摒棄那種希望不流汗、不臉紅就能成功的僥幸心理和觀望心態,切實把活動的大門打開,讓群眾的聲音真正傳進來,讓群眾的意見真正提上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干部作風好不好,群眾意見最重要;黨員作風怎么改,群眾最有發言權。如果關起門來搞活動,群眾就無法參與到活動中來,一些黨員干部就會自說自話、自彈自唱,與活動的宗旨背道而馳,作風整改就會止于淺表、流于形式,活動自然就難以取得的效果。
因此,我們要按照“治治病”的要求搞好教育實踐活動,“找準病灶”、“對癥下藥”,確保作風整改到位,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劉云山在安徽調研時強調,我們黨根在群眾、本在群眾,深入推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特別是在蘭考調研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強化為民情懷、站穩群眾立場,把改作風改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把改作風改到人民群眾的心坎上,意味著作風整改的著力點在于聽取群眾的意見,以群眾滿意為目標“找準病灶”,把群眾的批評建議作為“治病良藥”,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對癥下藥”,取得群眾滿意的實效!
要做到“找準病灶”,就不能自彈自唱、自說自話,必須堅持開門搞活動、開門聽意見,把群眾參與、監督和評價貫穿活動始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中央的決策部署,扎扎實實搞好教育實踐活動,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聽取群眾意見,接地氣、知下情,進一步認清我們在作風方面的問題和差距,接受群眾的監督和幫助。聽取意見的過程,是了解基層情況、分析工作差距、反思“四風”問題的過程,也是汲取政治營養、學習基層經驗、加深干群感情的過程,能夠聽到真實的話語、基層的呼聲,進而折射出我們在作風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
要做到“對癥下藥”,實現“藥到病除”,就必須誠心誠意地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并以此作為清除病灶的“良藥”,作為作風整改的方向,達到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效果。接觸群眾是要沉下來的,聽取意見是要有誠意的。要誠心誠意地和群眾做朋友,向群眾請教,真切感受到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對群眾的不滿和批評,要虛心接受,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要深入了解群眾期盼,從群眾的期盼中去謀劃問題的整改、工作的推動,講實效、辦實事,使群眾工作真正達到為人民服務的目的,使群眾真正享受到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成果。要堅持邊整邊改,能改的問題抓緊改,體現出對人民群眾負責的精神,體現出轉變作風的積極態度。(顧一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