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德國人鏡頭下新疆莎車雄偉富饒的南疆古城
時間:2023-09-09 05:33:45
一九二七年,德國地理教授赫爾穆特·德·特拉來南疆作地理調查,調查期間,赫爾穆特·德·特拉對南疆的民情很有興致,隨手拍下不少相片,包括古代建筑,以及南疆人民的飲食、旅行等,幾乎把當時南疆人民的生活樣貌都紀錄下來。
【資料圖】
這是一套由赫爾穆特·德·特拉在一九二七年出訪南疆期間所拍的新疆莎車圖片,讓我們跟著赫爾穆特的相機,一同來領略當時的莎車面貌。
莎車是新疆西部邊境地區,以兩漢時期的“莎車國號”命名。莎車文化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傳統。這里曾經一度是莎車國,渠沙國,葉爾羌汗國等著名的西部部族國家,是古代絲路上的重鎮。清代建立“莎車”,沿用了“莎車”的古老名稱,故被稱為“莎車”,即“直隸”,“直隸”。這是1929年拍攝的莎車古城長城及塔形建筑。莎車城始建于清朝中葉,從圖片上來看,莎車城的城垣還算完整。
1928年莎車,一群駝馬人站在一棟中國風格的拱門前面。清朝末期,莎車就是一個商業繁榮的西方之都,從歷史上看,清朝末期的莎車上堆滿了印度的東西,琺瑯的茶葉、面碗、印花的布料、白糖等等應有盡有,就連俄國也會在此進行貿易。
1928年生產的莎車,一輛又一輛的大車停放在一家車馬鋪的庭院中。在古代,馬車行是指在大街小巷里,里面有房間,外面有馬車,里面有馬車,有馬車,還有馬車。
1929年莎車,一組群眾觀看一場名為“巴扎”的民俗演出。在維吾爾語中,“巴”的意思是“集市”和“農貿市場”,在新疆的城市和農村,幾乎所有的鄉鎮,所有的交通路口,都有“巴”。
1929年,一位維族男人在莎車城的郊區騎馬。西域是最好的馬匹產地,大夏王朝和莎車王朝就是最好的馬匹產地。
1929年莎車,一位民俗藝術家演奏著“艾捷克”。艾捷克,亦稱“哈爾扎克”,源于維吾爾族,是新疆地區特有的一種民族樂器。在新疆地區主要分布在麥蓋提,巴楚,阿瓦提,喀什,莎車,庫車等地區。
1929年,一位織布者在莎車上撥弄著一團棉絮。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莎車已是南疆有名的產棉地。
1929年莎車圖,身著長衫,穿著馬襖,一副漢族文官的樣子。
1928年莎車劇團,一支由維族組成的劇團,在走鄉串鎮的過程中,上演了一場以漢族為主的戲曲,這支劇團中,也不乏一些維吾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