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太能生,政府養不起了,埃及總統親自下場呼吁:少生幾個
時間:2023-09-09 14:34:25
在一眾國家都在發愁如何提高生育率時,埃及總統塞西卻在呼吁國民少生孩子,理由是無法承擔人口過多的災難性后果。
(資料圖片)
2006年,埃及人口還只有7000多萬,但到今年年初就突破了1億,平均每年以200萬左右的數量增長,是去年新生人口不到25萬的韓國羨慕不來的程度。
塞西:求求你們了,少生幾個吧
單從國土面積來看,1億人口對坐擁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埃及來說,不是多大的壓力。但問題是,埃及全國95%的面積是荒漠,根本沒辦法住人,該國絕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面積僅為2.4萬平方公里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
這樣一來,人口密度帶來的壓力就很大了。隨著近年來極端高溫天氣頻發,尼羅河的水位也在持續下降。用聯合國的話說,埃及正接近“絕對缺水”。若是任由人口這么瘋漲下去,后果確實是災難性的。
埃及政府很早就預見到這一天,為了維持可持續發展,埃及歷任政府都在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只不過通通以失敗告終。
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現在,埃及政府已經為控制人口增長努力了30多年,結果還是眼睜睜地看著人口數字逐年上漲,直至突破1億。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到2050年,埃及人口將突破1.6億。
四孩也只是基本操作
實際上,埃及近年來生育率已經在逐漸下降了,但始終保持在2.5以上。也就是說,每位育齡女性平均要生2.5個孩子,而且大多數人都表示更喜歡三胎家庭,要不是為了“兩個就夠”的獎勵補貼,人口增長數量只會更多。
所謂的“兩個就夠”,是塞西政府在2018年提出的計劃生育倡議,規定每戶家庭能夠獲得政府財政補貼的學齡兒童數從3個降到2個,多出來的那一個得自己掏錢養。如果只生一個,還能拿到更多補助。
盡管如此,國民的生育意愿也沒有明顯下降。按照塞西的設想,埃及每年的新增人口控制在40萬左右是最好的,但現在是預計目標的5倍,這波超生屬實有點狠了。
一般來說,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深,人口生育率是會自然下降的,但埃及顯然是個例外。
密集恐懼癥人士慎入
首先,埃及的工業水平非常一般,大多是與農業掛鉤的輕工業,全國有一半人口都在從事農業。眾所周知,農業社會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孩子是被當成勞動力來使用的,家里能干農活兒的人越多,這個家的生活就過得越好。
相比之下,養活孩子需要的成本根本不算啥,只要能填飽肚子就行。再加上農業社會普遍重男輕女的氛圍,一個家里只要沒有男孩,就會一直生,就算超生也在所不惜。
然而,勞動力和生產力還是不一樣的。對于埃及來說,再多幾千萬人口務農,也無法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反而會因為資源不足而加劇貧困。根據該國2020年的一項調查,20%的人口連最基本的溫飽問題都無法保障。
別看埃及是農業大國,但糧食自給率嚴重不足,80%的糧食都要從國外進口。一方面是耕地有限,還有就是土地都用來種經濟價值更高的棉花了,再用賣棉花的錢買糧食。說起來,這還是英國殖民者留下來的鍋。
為數不多的地,都用來種更值錢的棉花了
為了保證國民不被餓死,埃及政府每年都要花大價錢補貼食品,比如我們熟知的埃及大餅,幾十年如一日沒漲過價,不是因為糧食沒漲價,是因為埃及政府把差價補齊了。
穆巴拉克政府曾經因為政府赤字太高不得不暫停補貼,結果沒過多久就被推翻了,所以啊,就算是為了穩定社會,大餅的價格也不能漲。
此外,埃及民眾的宗教信仰也是導致他們多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伊斯蘭教義提倡多子多福,生孩子是先知在給你賜福,生得越多福報越高。一旦政府采取強制措施,非但不能降低生育率,反而會激起民眾的反抗意識,政權能否存續都是問題。
埃及大餅,和新疆的馕差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只能是以提倡呼吁為主,這才落得個“雷聲大雨點小”的結果。
反過來,人口過多又會拖累國家的現代化發展,政府的錢都拿去給窮人買大餅了,只能保證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無力開展全民教育,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
即使是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學生,也會因為就業崗位稀缺而面臨畢業找不到工作的困境,只能無所事事地在街上閑晃。晃得久了,就成社會問題了,偷竊打架那都是輕的,經濟形勢不好的年頭就會成為抗議示威的主力軍。
一群大小伙子成天在街上晃悠,這可不是啥好事
就像2011年“阿拉伯之春”期間,上街游行的全是年輕力壯的小伙子,那場面多嚇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