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迎高溫天氣,如此炎熱是入伏了嗎?
時間:2023-06-25 14:20:31
6月中旬以來,全國多地迎來高溫天氣,部分地區打破歷史同期高溫極值紀錄,如此炎熱,是入伏了嗎?
天文科普專家明確表示,現在距離入伏還有一段時日。7月11日才開始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依舊是40天。這也是從2015年以來連續第九年三伏長達40天。
三伏又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語說“熱在三伏”。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介紹,伏的日期是我國古人按照干支紀日法推算的。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使用天干與地支的組合來表示日期,六十為一個周期,稱為六十甲子。
【資料圖】
俗語說:“夏至三庚便數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今年的夏至是公歷6月21日,從夏至日算起,第一個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個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個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續的時間固定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從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個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個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續的時間也固定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從8月10日至8月19日。
初伏和末伏之間的時間都是中伏,根據庚日來得早晚不同,留給中伏的時間一定是10天或20天,因此整個三伏的時長一定是30天或40天。今年的中伏從7月21日至8月9日,為期20天。
不過,天氣是否酷熱難當,并不會因為庚日來得遲或早而受到影響。修立鵬表示,像數伏、數九這樣的傳統,是古人根據生活與勞動經驗總結出來的簡單規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實際天氣變化,指導生活與生產,現如今已經成了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但我國地域遼闊,再加上長期以來氣候變化波動以及人類活動加劇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影響,“誤差”也早就超過三伏的計算規則了。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房穎
本文作者:新華社 周潤健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曹立媛
相關稿件
天天百事通!第七史詩開水哥怎么獲得?第七史詩開水哥緣分任務攻略
【全球聚看點】劍與遠征塔琳冠軍皮膚怎么免費獲得(劍與遠征塔琳冠軍皮膚怎么免費獲得的)
每日速看!河南博物院96年來首開夜游,1000個名額2分鐘搶光
一頁是一張紙嗎(所謂的 ldquo 一頁 rdquo 是指一張紙的一面 還是一張紙的全部)|獨家
@湖北考生,6月26日帶著成績來極目新聞高校招生咨詢會|全球訊息
粵男籃聯賽廣州無緣開門紅 CUBAL冠軍教練登場 環球熱資訊
浙江杭州蕭山區瓜瀝鎮梅林村——數字鄉村添彩美好生活(千萬工程 一線探訪)-世界熱門
世界微資訊!滬蘇軌交11號線“牽手” 長三角核心城市地鐵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
打好“三張牌”振興“牛經濟” 輝南縣牛產業讓群眾過上“牛”日子-全球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