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歸來的閩南人
時間:2023-06-25 15:12:15
福建,海洋環境得天獨厚。不負地利,智慧的福建先民早早就開辟了蔚藍征途。盡管在遠渡重洋的過程中,勇闖天涯的閩人獲得了成功,但中國傳統文化中“落葉歸根”的信念指引著他們回歸故土。在泉州就有這么一處歸僑社區:雙陽南山社區的印尼峇厘村。
東南衛視“海洋季風”通欄節目帶,6月25日18:00《向往的大海》,走進峇厘村感受中外文化的交融生長。
(相關資料圖)
泉州雙陽南山社區印尼峇厘村村民、印度尼西亞歸僑江寶來,是一樁美好的中印姻緣的見證。他的爸爸是中國人,媽媽則是印尼巴厘島的原住民。
多年前,江寶來一家人從印尼巴厘島回國,居住在南山社區的峇厘村。直至今日,江寶來一家人還保留著母親一脈印尼巴厘島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他們仍然能夠熟練使用印尼語言、日常也會烹調印尼風味的美食。
峇厘村村民、印度尼西亞歸僑蔡金基是第一代歸國華僑。當年,他的曾祖父從福建漳州前往巴厘島謀求生計。因此他從小在巴厘島長大,就讀于當地的學校,學習和使用印尼語言。
后來,他轉到巴厘島登巴薩中華學校讀書,在那里學會了漢語。但是,初中畢業后由于家庭經濟狀況不佳他被迫輟學打工。那時,印尼的政策和賦稅并不友好,四處碰壁的窘況讓蔡金基萌生了回國的念頭。
如今,在蔡金基的家中,我們仍然能夠看到許多具有印尼風情的物件和服飾,泛黃的批信和身份證明也被他一直珍藏著。他是整個泉州雙陽華僑農場里唯一能夠翻譯漢語和印尼語的人。
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館員劉伯孳對印尼文化有著獨特的心得。1995年,劉伯孳開始接觸華僑文化和僑批文物。那些泛黃的僑批文物,不僅記載著跨越重洋的綿綿情思,還見證著新中國建設時期歸國華僑的奮斗歷程。
如今的雙陽社區,已經建成了雙陽僑鄉廣場、峇厘民俗文化園、雙陽華僑農場文化展示館和印尼特色一條街,歸僑們的居住環境有了品質的提升。相應的,美食、服飾、娛樂等印尼文化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彰顯,來此地感受印尼風情的游客越來越多,這里已然成為泉州一張鮮亮的“僑”名片。
每周日18:00,東南衛視“海洋季風”通欄節目帶,15分鐘文化專題片《向往的大?!?/strong>,通過福建水下考古、福船文化、海洋影像、惠安女等特色人文脈絡,呈現福建海洋文化多領域融合發展的時代風采。
編輯 | 何佳怡
主編 | 張素桂
監制 | 王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