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蘭獎評委談創作:耐得住寂寞
時間:2023-06-24 09:48:18
(相關資料圖)
第二十八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即將在今晚揭曉。連日來,眾多業內頂尖創作者在電視節上分享、交流,凝聚出對中國電視劇創作的新思路。
其中,白玉蘭獎中國電視劇板塊評委、知名編劇王三毛接受了新聞晨報·周到等媒體采訪。他直言從本次入圍的作品來看,很多同行憋著勁在努力創作,“現在電視劇大的創作環境相比前些年要好很多了。大家都很清楚電視劇是寫給誰看的,所以在現實主義領域里深耕,每一位成熟編劇充分展示自己,是創作熱情和才華的一個集中爆發。”
創作要邁開雙腿到基層去
很多人是從《都挺好》《山海情》開始認識編劇王三毛。蘇大強、李水花等角色鮮活而生動,從都市到鄉村等不同跨度,也展現了王三毛深厚的功底。
談及創作方法,王三毛直言沒有捷徑,就是要扎扎實實深入生活,“你要邁開雙腿去大量采訪,去跑基層,去深入生活,去接觸各行各業的人,尤其是在鎖定一個題材之后,一定要找到生活中真實的人物原型,在他們身上找到你需要的閃光之處。”
以剛剛即將啟動的扶貧題材作品《生命樹》為例,早在2019年王三毛就開始了采訪和準備,甚至三次前往青藏高原采訪,在海拔5200米的地方找尋線索,“不到那個地方去,你永遠不知道當地同胞是怎么生活的,只有走到那兒了,你才能找到那種生活的質感。”他認為,如果沒有在生活中找到人物基礎,自己心里是沒底的,“你會發現最鮮活的人就在生活中,而不是關在房間里靠想象就能完成”。
同樣,《山海情》里讓觀眾落淚的“李水花”,同樣融合了很多王三毛走訪過的農村女孩的特點,“你找到了這個根,人物就被賦予了魂;被賦予了魂,整個人物就鮮活起來了。”
勉勵同行要“耐得住寂寞”
近年來,中國電視劇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在本次白玉蘭獎的評審工作中,王三毛感慨感受到了同行的努力。但他同時直言不諱地表示,行業出現了“高峰”,但整體尚未形成“高原”,和國際一流的作品也還有差距,“我們認識這個差距,是為了趕上世界頂尖的同行和創業者;如果不學習,只是關著門講我們的東方故事,會讓大家在美學的層面上沒有新的審美,觀眾也沒有新的體驗”。
在王三毛看來,年輕編劇在進入這個行業時,一定要思考自己是否能夠耐得住寂寞、能否堅持,“選好了你就得義無反顧,就得堅持。或許機會很難落到你的頭上,但落到你的頭上,你就得把自己準備好”。
他舉例說,單場戲的水準能決定一個劇本最終呈現的水準,而單場戲的質量往往依賴于演員每天的思考與攻堅克難,“你每天都要磨刀,必須得把功力練到了。當我們都清醒地認識到單場戲對一部電視劇的重要性時,大家都能靜下心來享受孤獨的時候,你才有可能達到一個高度”。
王三毛同時呼吁行業給創作者多一些時間、多一些包容。比如對《山海情》的結局,他至今還留有一些遺憾,“我們想把它做得更有意境,更深刻、更深遠”。他透露,除了已經交稿的《生命樹》,自己多年醞釀的作品還包括改編自賈平凹同名小說的《高興》,“這本小說我拿到了10年了,我一直沒有放棄要改編,我覺得它非常打動我,賈平凹把底層人的心靈史寫得非常到位。對我來說,改編不是一次沖動,而是把小說放下一段時間,再拿起來讀依然會感動,依然有創作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