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怎樣的一股勁兒,畢世祥一憋就是32年!打頭陣,挑重擔,身先為范,他行遍全州18個縣、325個鄉鎮,年均深入農牧區達5個月以上,行程8萬公里。(4月3日 《人民日報》)
雖然高原的牦牛干部畢世祥已經遠去,然而其“牛勁兒”精神卻將永存,鞭策廣大黨員干部肩負重任、砥礪前行。
“牛勁兒”之“犟”,是好干部應有的“執著”。俗話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作為土生土長的康巴兒女,畢世祥一年到頭在高原奔忙,兩次發生車禍,明知冬季高原大雪封山下道路的艱險,仍要急著趕路硬往“死神”前沖,這份對時間的“犟”,源自于對百姓事“下功夫”的“執著”。他積極追求進步,對學習、對工作總是要求做到完美,下功夫學習英語便于與外國友人交流,加速了甘孜州文化“走出去”的步伐,這份對完美的“犟”,是對自身能力“求卓越”的“執著”。畢世祥脾氣直,只要是違反原則的事,不管是誰都會當面拒絕、不管在哪兒,都會拍桌反對,不怕得罪人失去退休后陪曬太陽的人,這份對原則的“犟”,卻讓他挺直了腰板,心中充滿陽光。做好干部,應當學習畢世祥對時間、對完美、對原則的執著。
“牛勁兒”之“傻”,是好干部應有的“實干”。“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畢世祥信奉鐵腳板底下出思路,以實干出真知。他也是這么做的:“工作中他從未說過苦、沒有訴過難,其實他也有難、有苦,他只是放在心里,努力去克服。”從最初七八個人、23把折疊椅、兩部老式電話,到甘孜州旅游業與國際接軌,國際游客位列四川第二,其中的困難可想而知。他用年均8萬公里的行程,丈量了基層的每一寸土地,給其想法和判斷提供了足夠的底氣。這給我們以啟示:將“走基層”落在實處,工作才能有所突破。畢世祥車禍后,鄉親們都在感嘆祥娃子“傻”:明知路面有冰仍然堅持早出發。這份傻,卻透出他的“實”,因為要忙的事太多,時間不夠用,只好用“傻辦法”:搶早。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這也是在告訴我們,凡事要早謀劃早著手。工作中,我們應當像畢世祥一樣,在沒有更好的辦法時,老老實實早謀劃早動手,難啃的硬骨頭總會慢慢被啃掉。
“牛勁兒”之“勇”,是好干部應有的“擔當”。夢田曾說過,“在全部的美德之中,最強大、最慷慨、最自豪的,是真正的勇敢。”2010年玉樹地震,冒著余震頻發、落石飛滾的危險,畢世祥不懼自身的高原反應,先后17次奔赴有著“生命禁區”之稱的石渠縣,開展抗震救災。不知難而行,是莽撞;知難而行,是勇敢。這份“勇”,只因好干部心中裝滿了對百姓的愛,肩上擔負著對這片土地沉沉的責任。責任所在之處,擔當義不容辭。當前,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正在深入開展,黨員干部如何走好群眾路線?學習畢世祥這種身先士卒的擔當精神,變“給我上”為“跟我上”,才能帶頭攻破改革的堅冰,踏實群眾之路。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責任重于泰山,事業任重道遠。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初生牛犢不怕虎。”學習畢世祥的“執著、實干、擔當”,做有“牛勁兒”好干部,踐行群眾路線上的“攔路虎”也將變成“紙老虎”。(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