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靈壽縣城古城西路51號,有一排排紅瓦白墻的低矮平房,這里就是靈壽縣委大院所在地。這些修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建筑,一直被靈壽縣委沿用至今。如今,縣城里高大氣派的教學樓、民政事業服務中心、寬敞的廣場與樸實無華的縣委大院形成了鮮明對照。(人民網)
“看城市,像歐洲;看農村,像非洲”。畢竟,當下的中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且發展得“非常不平衡”。面對這樣一個“基本國情”,古人尚能“后天下之樂而樂”,我們的共產黨人更應該“農民還住土坯房,縣委也住土坯房”。其實關鍵點不在于縣委仍住土坯房,而在于要搞清楚,你們是誰的政府?無疑,當下的政府,應該是人民的政府,而人民的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
與群眾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做群眾的貼心人,解群眾的燃眉急,辦群眾的滿意事,是每一名黨員干部的重要職責。為民服務要“用心”。
要學會用心傾聽群眾的心聲,用心領會群眾的意愿,用心解決群眾的困難。不能習慣于走馬觀花或前呼后擁,不能熱衷于政績工程或形式主義,要多看看、多問問、多想想、多干干,要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詮釋一名黨員干部為民辦實事的情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要時刻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系,堅持聽民意、體民情、惠民生,要用一言一行去證明堅持走群眾路線的信心與決心,真正體現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服務宗旨。
“只有我們把群眾放在心上,群眾才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我們當親人。”這就要求我們不斷增進對群眾的感情,不斷密切與群眾的聯系。要端正態度,尊重群眾。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實踐的主體。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群眾,不僅是踐行群眾路線的重要前提,也是實現科學發展的現實需要。各級領導干部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一線,真心實意地拜群眾為師,真正做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從群眾身上汲取前進的力量、學習解決問題的辦法,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要以民憂為己憂、以民樂為己樂。密切聯系群眾,要學會換位思考。只有置身于群眾角度去思考問題,才能真正理解群眾所急所盼,幫助群眾解決具體問題;才能克服主觀主義的弊病,避免官僚主義的錯誤。把好事做實、把實事做好,真正做到利為民所謀。
作者: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