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婉約派主要有哪些特征
婉約派是中國宋詞流派之一。
明人張 誕明確提出詞分婉約、豪放。婉約,即婉 轉含蓄。
詞本為合樂而歌,娛賓遣興,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間集》和李煜詞 為代表的香軟詞風。
北宋詞家承其余緒, 代表作家有晏殊、歐陽修、柳永、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他們的詞作雖在內容 上有所開拓,運筆更精妙,且各具風韻,自成一家,但仍未脫離婉轉柔美之風。故 明人以婉約派來概括這一類型的詞風。
其 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 一種柔婉之美。
望洋興嘆的近義詞
望洋興嘆的近義詞有:仰天長嘆,無可奈何,無能為力,望洋驚嘆,望洋而嘆,望洋興嘆[wàng yáng xīng tàn]的解釋:原指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望洋:仰望的樣子;興:產生;發出。出自:元 劉壎《隱居通議 詩歌五》:“千古吟人,望洋興嘆。”
望洋興嘆的近義詞詳解
無可奈何
1拼音:
wú kě nài hé
解釋:
奈何:如何;怎么辦。不得已;沒有辦法。
出處: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周本紀》:“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
無能為力
2拼音:
wú néng wéi lì
解釋:
用不上力量;幫不上忙;指沒有能力或力不能及。
出處: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此罪至重,微我難解脫,即釋迦牟尼亦無能為力也。”
望洋驚嘆
3拼音:
wàng yáng jīng tàn
解釋:
比喻看見他人偉大而慨嘆自己或處理一件事而慨嘆力量不足
出處:
清·杭世駿《序》:“書來質余,方望洋驚嘆,五體投地,而敢以一言半句相益乎!”
望洋而嘆
4拼音:
wàng yáng ér tàn
解釋:
見“望洋而嘆”。
出處:
明·唐順之《與陳后岡參議書》:“俟他日有持《后岡先生集》示我者,我當望洋而嘆,或尾后作一二句跋語是則可耳。”
望洋興嘆的反義詞
妄自尊大
教育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