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在中國,縣級行政單位是地方政權的基礎。而中國有多少縣,就至少有同等數量的縣委大院。在這些縣委大院中,有不少是破舊的矮房子,有些甚至從新中國成立時起沿用至今。盡管縣委大院不太“體面”,但這些縣也沒把住上好房子太當回事,而是將搞好群眾生活視作最大的“體面”。 (6月18日 人民網)
人非圣賢,都想要過更好的生活,住的條件更好。然而靈壽縣反其道而行之的行為讓人另眼相看。用來蓋縣委大樓的錢有著比蓋樓更重要的地方需要,他們決定把蓋樓的錢大都用在了教育與民生上,最終解決了全縣262所農村中小學校的2.3萬名學生取暖問題,大大改善了當地的民生問題。他們的做法有人戲說為是在“作秀”,然而他們的決定實實在在的改善了當地的教育和民生,他們確實是在為民辦實事,他們這種做法的精神還是感動了大部分的人民。
這些縣委、縣政府的官員可以說是真正的為人民服務的典范!他們想的不是自己舒服了才是舒服,而是得到老百姓的認可才是舒服的。住的地方再好,那也只是“面子工程”,當官的不為民服務,再好的“面子工程”也擋不住“里子”好壞。
中國也不乏有建豪華辦公樓。例如浙江臺州市椒江區洪家街道辦事處建設辦公大樓,其豪華氣派堪比一些縣市政府大樓。大樓造價耗2414萬元巨資,足足有10層高,氣派十足,而樓中全體員工人數僅為99名,人均面積遠遠超過了省部級“一級辦公用房”的標準,可謂是“最牛辦公大樓”。建造如此高標準辦公樓主要還是一種扭曲的“政績觀”在作怪,一些官員在位期間,往往想著如何為自己臉上貼金,如何來“在職一任,留名一世”。要在事業中干出成績又難又慢,而且弄得不好要擔當風險,而建造辦公大樓既能享受,又能揚名,而且還能從中撈取好處,其中甜頭大得很。諸如:某區辦公大樓可與美國白宮相比;某縣辦公大樓可與聯合國大樓媲美;某局辦公大樓超五星級賓館的報道不絕于耳。
用在辦公大樓上的資金多了,用在民生工程的資金就少了,這些官員有多少為國擔憂,為民擔憂的意識,從何談為民服務。所以真正為民服務,辦實事的還是要住在“面子”里面的真正為民著想的“里子”。聰明能干的“里子”在樸素簡陋的“面子”里干出了業績,帶動了當地的發展,恰恰是這些樸素簡陋的“面子”見證著一代又一代為政者的良心與責任。
作者:尹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