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天線大牛翁金輅教授:高級平面天線設計
2016-12-27 by:CAE仿真在線 來源:互聯網
有人癡狂馳騁綠茵場的足球天才,有人醉心鎂光燈下靚麗的演藝明星,還有人膜拜縱橫捭闔的商業驕子。而筆者獨辟蹊徑,對耕耘不輟的學術大師推崇備至。
筆者從事的是手機天線設計,入行伊始,培訓資料中有一本外文書籍的影印本。這本書詳細地闡述了PIFA天線、monopole天線、基于蜂窩系統的天線、應用于無線局域網的天線等目前主流的小型平面天線的種類,原理與應用,集專業性與實用性于一身。時至今日,筆者依舊從這本書上獲益匪淺。這本書便是臺灣國立中山大學翁金輅教授的經典力作《Planar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翁教授早年從事等離子體核聚變研究,后來發現,該研究的實際應用領域,主要都在歐美國家以及日本,臺灣無法從中獲益,對臺灣產業幫助不大同時也沒有發展空間。由于在等離子體加熱的實驗中,必須用到天線作為傳輸能量的媒介,經常接觸到天線,適時臺灣的天線相關學術研究很少,因此他決定將研究焦點轉向天線領域。

十年磨一劍,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全力投入無線通信天線研究的翁教授,迎來了蓬勃發展的無線通信浪潮,大批研究成果轉換為實際的商業價值。他的論文被頻繁發表和引用,但凡涉及無線通信小型化天線設計的論文,在其參考文獻一節中,經常能夠看到翁教授的名字。同時他撰寫的《Planar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更是被奉為手機天線設計領域的圭臬級著作。
出于仰慕之情,筆者專門在美國Amazon上購買了原書,從此便有了一個愿望,希望能夠得到作者翁金輅教授親筆在該書上的簽名。今年夏天,終于鼓足勇氣,向翁教授發去一封郵件,一敘此意。令筆者喜出望外的是,翁教授很快就予以了肯定的回復,并非常欣慰他的研究成果能夠得到這樣的關注。當捧著署有翁教授簽名的書時,筆者的激動心情難于言表,一了夙愿,也許就是如此吧。
筆者平素喜歡搜集資料,尤其是外文資料。手機天線行業國外的研究水平較之國內先進前沿,而且業內的巨擘大部分都是外企。國內引進的外文書籍,一般以理論為主,注重通用性。但是以工程設計為主,突出實踐性的書籍就很鳳毛麟角了。缺乏闡述實際研發的資料,一直以來是業內技術工作者的一大遺憾。
偶然的機會,筆者在Amazon上搜索到了一本書,書名是《Antenna Design for Mobile Devices》。通過內容簡介,筆者敏銳地感覺到這本書很切合目前的手機天線主流,同時作者張志軍教授曾經在多家業內大公司工作過,例如安費諾,諾基亞,蘋果。尤其是安費諾,是目前手機天線行業內最大,也是少數擁有前沿技術研發部門的公司。于是筆者立即在Amazon訂購了一本。拿到書后,瀏覽了一番,確實物有所值。該書對于天線阻抗匹配,內置天線,外置天線,天線測量,以及手機SAR與HAC問題的分析與處理都有詳細的闡述。而且并非堆砌公式,而是從實踐的角度來分析,應當如何權衡天線的性能,項目成本與周期等等實際研發當中真正會面對的問題。
翁金輅簡介:
IEEE Fellow,臺灣國立中山大學學術副校長,學術研究處學研長,工學院電機工程系電波組教授,國立中山大學天線實驗室負責人。1981年畢業于國立臺灣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士學位。1984年、1986年分別獲得美國德州理工大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主要學術領域為電磁理論、天線工程,主要研究方向有小型寬帶微帶天線、貼片天線,應用于無線通訊的平面天線及非平面天線,手機隱藏式天線設計,無線局域網天線設計等。

從1986年至1987年,他以客座研究員的身份在德國慕尼黑的馬克思·普朗克(Max Planck)研究所從事等離子物理研究。從1987年起,他在臺灣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系工作,并于1991年晉升教授。從1994年至1997年,他還被聘為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系主任。從1998年至1999年,他在美國俄亥俄州哥倫比亞市的俄州州立大學的電子科學實驗室做訪問學者。他已經發表了近500篇各類學術期刊及會議論文,擁有逾200項國內外專利,培養了48位博士。同時他還是《Design of Nonplanar Microstrip Antennas and Transmission Lines》(紐約:Wiley出版, 1999),《Compact and Broadband Microstrip Antennas》(紐約: Wiley出版, 2002),以及《Planar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紐約: Wiley出版, 2003)的作者。
翁教授分別于1994年,2000年和2002年獲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授予的杰出研究獎。他還于1993年獲得國際科學無線電學聯合會(URSI)授予的年輕科學家獎,1998年獲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授予的優秀年輕電子工程師獎,其編寫的《微帶天線實驗》于同年獲中華民國教育部授予的優秀教材,1994年和2000年獲國立中山大學授予的杰出研究獎。由于他的一篇發表論文被頻繁引用,于2001年獲得ISI引用經典論文獎。他的研究課題“手持式無線通訊裝置天線設計”,2008年獲選為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50周年(1959 -2009)之50項重大科學研究成果主題之一。他擔任IEEE微波理論與技術會刊(IEEE Transactio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iques),微波和光學技術快報(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的編委。他是中華民國國際科學無線電學聯合會國家委員會委員,以及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會員,并且還擔任中華民國微波學會理事。他被載入中華民國名人錄和馬奎斯世界名人錄(Marquis Who's Who in the World)。
關于翁大師的更多行業經歷:http://www.docin.com/p-120072401.html
下面將分享他的一篇關于平面天線設計的PPT:




































關于出處:我們尊重知識產權,轉載的文章都有注明作者和出處,若不正確或侵權行為請聯系射頻百花潭更正或刪除!
相關標簽搜索:臺灣天線大牛翁金輅教授:高級平面天線設計 HFSS電磁分析培訓 HFSS培訓課程 HFSS技術教程 HFSS無線電仿真 HFSS電磁場仿真 HFSS學習 HFSS視頻教程 天線基礎知識 HFSS代做 天線代做 Fluent、CFX流體分析 HFSS電磁分析